教学培养

教学培养

教务通知

南开大学商学院MBA知识PLUS系列讲座之中国音乐好在哪
来源:MBA中心    作者:
时间: 2018-11-13     阅读: 127

2018年11月10日晚,中国著名音乐学家、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靳学东教授在商学院A602教室举行了以“中国音乐好在哪儿”为主题的讲座,众多MBA学子到场聆听。


 

讲座现场


靳学东,先后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天津音乐学院和南开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为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版《中国音乐导览》《中国乐妓史》(合著)《音乐素质与名曲欣赏》等专著;参与《施光南研究纪念文集》《合唱艺术手册》等多部书稿的编撰工作。天津市艺术科研重点规划项目《天津近现代音乐史》课题负责人;文化部科技项目《中国民族乐器音响标准库》课题组成员。主持完成天津市“十五”社科规划项目《骆玉笙鼓曲艺术研究》;天津市级精品课程《中国音乐史》主讲教师之一。

靳学东教授对中国音乐的渊源典故和形貌特征娓娓道来,从“好在精深博大”、“好在韵味独特”、“好在意境高远”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

 

中国著名音乐学家、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靳学东教授

历史悠远 数量惊人

首先,靳教授引用“人民音乐家”施光南报考音乐学院过程中的发生的趣事生动形象地解释了中国音乐种类之多。据20世纪80年代调查统计,我国已搜集到的民歌、准民歌已经达到了40余万首,341个说唱曲种、317个戏曲剧种、17636种民间舞蹈和不计其数的民间器乐曲。紧接着,他向大家分别介绍了曾侯乙地下乐宫出土的编钟与罄、河南舞阳出土的贾湖骨笛、以及瞎子阿炳的传奇故事,详细介绍了中国音乐悠长的发展历史。

旋律优美 独具特色

随后,靳学东教授通过中国传统观念中的线性思维中飞檐、长城以及书法等线性事物证明了中华文化中丰富的“线性思维”以及对线条天然的亲切感,并依此解析了中国音乐中的“曲线形”单音以及单字的“拐弯儿”发音。靳教授引用“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先生的《施氏食狮史》解释了中国文字的不同音调对所需表达意思的影响,并通过分析音色多样化、乐音体系多样化和渐变的乐思布局来深入得为大家介绍了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不同。

圣贤论乐 影响深远

靳学东教授从中国古代名人圣贤的代表作中分析了圣贤诸子对音乐的不同看法,从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审美态度到孟子“与民同乐”以使天下得治的政治见解,从否定一切具体音乐、倡导“大音希声”的老子到反对人工雕饰、崇尚自然简朴的庄子,无一不说明早在先秦时期,音乐已经成为了先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话题,而先秦诸子的音乐观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中国音乐的定位和走向。

讲座最后同学们与靳学东教授积极互动,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靳学东教授的讲解不仅强化了商学院MBA学生对传统音乐的了解,更让大家意识到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的重要性。


文字/摄影记者:华晶晶